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对联:

 

对联 第四章 对联艺术美的对立统一规律
释义
第四章 对联艺术美的对立统一规律

对联的艺术有规律吗?回答是肯定的,有。对联艺术的规律是什么呢?概括的说,就是对立的统一。事物的根本法则,是对立统一的法则。对联也不例外。对联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讲“对”,就是两行上下相互对应的文句,共处在一副联体之中。不如此就不是对联。因此,对联是典型的、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对立统一。那么,对联的对立统一规律具体是如何表现的呢?我认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关系上来具体表现的。
 一、文短意长——外形与内涵的关系。
 多数对联的文字很少,往往只有两行短小精干的文字,常用对联一比多为五字至二十字,但内容要丰富,联意应深长。文短意长,正是对联的基本特征。文短,是外表形式,意长,是内涵意义。文短意长,是对立的统一,是形式和内容的对立和统一。因为对联文短,所以,意长更为重要。先贤说得好,“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就是说联意的重要,也正是短联难写好的原因所在。所谓意长,就是联文的容量大、意境深、韵味长,能给人以激情、联想、思索和启迪。写诗讲“声花意实”,对联尤然,有“意”才有“实”,联意深长才是丰硕的果实。只有文短,没有意长,不是好联;只有意长,才能给人以品味和遐思。例如:
 江山仍画里;
 人物已超前。
 (陈毅题峨眉山报国寺联)
 短短十个字,可意深境宽,令人思索遐想。又如:我们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老先生的《自嘲联》:
 四季诗文书画;
 一生苦辣酸甜。
 短短十二个字,把马老一生的爱好追求和砍坷经历全包容进去了。
 道塞山河旧,
 路通天地新。
 (吴德辉)
 短短十个字,却把道路对经济发展,国家繁荣的重要性一览无遗。要做到文短意长,必须在遣文炼字和组词造句上苦下功夫,充分发挥每个字的作用,尽力增大字句的容量,尤其需要着力丰富、提炼联文明达的和潜在的内涵,尽量赋予联文的思想性、哲理性和启迪性,方能成为佳作。1997年湖北仙桃市政协举办的庆祝香港回归征联中,评出的最佳获奖短联:
 情系回归线;
 心催倒计时。
 (王庆新)
 此联构思巧妙,用词极佳,以特殊时期的特殊事物——“倒计时”对应“回归线”,解决了1992年“金利来杯”征联中,张永亮提出“回归线”但未获佳对的缺憾。其中,两个对应事物不仅总对天衣无缝,而且字字相切,可谓妙然天成。而且“情系”和“心催”言简意赅,充分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港澳同胞百年思归的真挚感情。联文虽短,内涵无穷,堪称文短意长的佳作。
 小康飞特色;
 平治壮宏图。
 (徐更生)
 此联只有10个字,可容量很大,内涵丰富。它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所创造的社会安定团结、经济飞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提高的大好形势囊括其中。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还有特殊性。对联也有长的如云南、四川、贵洲、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上海、河南、甘肃、福建、台湾等省市都有近200字及以上的长联,江津临江楼长联上下各806个字,全联竟达1612个字。但这必竟是特殊,绝大多数还是句子式的。在15字或字20字(全联30字或40字)以下。为了普及实用,还是应提倡写短联(即一比在20字以下的联)。其实,中联(上下联各在21字以上,50字以下)长联(全联在100字以上)也是以短联为基础的,可以说长联是短联的组合(或延续),也是句句相对的。例如孙髯翁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上下的头一句: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
 上下最后一句: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里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种,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些上下句对得都是很标准的,分开来也是一副佳联。与短联相比,长联是天高地阔,囊扩古今,气势宏伟,滚滚豪情。因此,也可以说,长联是组联,是叙事联,是散文对。
 二、字准声合——用字与用声的关系。
 对联讲究遣字调声,根据联意需要来选词用字,调整声韵,这就是“炼字炼句”,写对联必须字准声合。字准声合,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字准,就是每个字的词性和词组结构对得要一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宾词组对动宾词组,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不能无规则地乱对。声合,就是字的声韵,要符合对联的要求。即平仄既要相间,又要协调,还要相对应。所谓相间,就是不要把平声或仄声多字连续使用,应交替出现,所谓协调,一般是双声交替,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比较协调和谐。所谓相对,就是上下联文字的平仄要对应,即平对仄,仄对平。字准声合,就是既要用字准确,又要声韵符合联律,这是字和声的对立统一,是炼字和炼句的对立统一。如:
 皎月千里;
 长烟一空。
 为什么不用红日对皎月?日对月不是很好吗?不行,如用日对月,字是准了,但声不合,因为日和月都是仄声,不合联律,故不能对日。而皎月对长烟,既字准又声合,词性也相同,“皎”对“长”,是仄对平,是形容词对形容词;“月”对“烟”是仄对平,是名词对名词;“皎月”对“长烟”,是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完全达到了字与声的统一。平仄是字的声韵规律的表现。诗词讲究平仄,对联更应讲究平仄,只有平仄符合联律,才会产生对仗美、和谐美,才能成其为对联。对联的平仄规律,与律诗对偶基本相同,有仄起和平起之分,以七字对为例,仄起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是平仄的对立统一。对联也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给用字调声以机动。但按正格要求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须是平声,这样才有稳定感。这有如音乐的合声,由不和谐、不稳定进入和谐稳定一样。如:
 一笛清风寻鹤梦;
 千秋皓月问梅花。
 (武汉黄鹤楼联)
 此联平仄韵脚十分标准,特别是“寻鹤梦”(平仄仄)对“问梅花”(仄平平)落脚由仄声进入平声,产生一种终止稳定的感觉。如果上下联尾最后一字能统一到一个韵上,那就会更加和谐稳定。例如:
 龙峰疏柳笼烟暖;
 潭水劲松锁月寒。
 (吉林市龙潭公园)
 上下联脚押的是同一个韵(“先天”或“言前”韵),诵读起来有一种特别和谐稳定的美感。
 三、有对有联——上联与下联的关系。
 对联对联,就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这是对联最根本的特征。这又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即上下联的对立统一。所谓“对”,就是词、词组要同类同性相对和平仄相对。而且,要求对得准确,对得得当,对得精巧,对得有新意,要富有思想性、逻辑性、启迪性。至于对的方法、格式,那是很多的,从意义来说,有正对、反对。正对,即下联顺着上联之意去对,如:
 画意联情,无限风光凸避岭;
 轻歌曼舞,一派喜庆大观园。
 (宋韶仁题大观园避岭山庄)
 何谓反对?即下联和上联之意相反,如:
 有钱难买命;
 无药可医贫。
 从属性来说有工对和宽对。按联文属性来对的称工对,如:
 残月晓风杨柳岸;
 淡云微雨杏花天。
 其中的月风云雨同属天文类,属性相同。宽对则不要求联文内容的属性相同,只要求内容的一致性和逻辑性。如:
 大钟寺,钟声报喜声声慢;
 万春亭,春步迎新步步高。
 (杨启华)
 “钟”和“春”不同属性,但内容是统一的,是报喜迎春。一般说来,工对思路受限,而宽对则较活。此外,还有嵌字对、回文对、叠字对、折字对等等。无论是哪种对,一般来说都必须按照字准声合的法则和要求,严格对仗。不然,就不具有对联的基本特征,就不能算是标准的对联。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所谓“严格对仗”,也是相对而言。最主要的是,不要因“对”害意,即不要为了“对”而伤害联意。
 所谓“联”,就是上下相对的联文内容要有内在联系,使一副对联具有整体性和逻辑性。这里说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不是去引用逻辑推理也不是要求像写文章那样结构完整,而是要求高度的逻辑概括和内容统一。如果一副对联既不“对”又不“联”,那就不成为对联。或者只有“对”而无“联”,只对立而无统一,不可能成为好对联。只有上下联文内容要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相互衬托,相互辉映,使之具有逻辑性、完整统一,才可能是一副佳联。例如首都国门联:
 此去乘风,万里鹏程云作伴;
 重来有日,五洲贵友德为邻。
 (张道平)
 此联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好形势。全联高度统一在“国门”意义上,逻辑性很强,不愧是获奖佳作。这里讲的“联”,是从较为严格、规范的意义上来说的。从广意来说,只要是能对得上,对得好,对得精巧,都具有“联”的含义,因为能在形式上、文词上和声韵上或其他特殊意义上相对应,也是一种“联”。如: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此联从表面上看,并不很规范,内容的统一性和逻辑性也不太强。但仔细一看,它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相对相联的,因而,它仍不失为一副有趣的佳联。当然,必须分清楚,这里说的“联”和“统一”,绝不是“合掌”,“合掌”是对联所禁忌的。
 四、一点入胜——点与面的关系。
 对联反映事物和生活往往是开宗明义,一点入胜,犹如画龙点晴。这是对联的又一基本特征。所谓一点入胜,就是对描写的事物,选其某一角度或某一特点,从这一点入笔,直书胜景。例如:
 两京锁钥无双地;
 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联)
 此联从山海关的地理位置一点入笔,开宗明义,落笔生辉,一下子就把两京门户,万里雄姿的“天下第一关”的雄伟气势,战略地位,高度概括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对联的这个“一点入胜”的特点,是它字少句短的特点所决定的。短短两行文字,不可能像写诗作文那样,有层次结构,铺垫陈述,开头结尾,只能从一点入笔去直书胜景。如南京梅花山联:
 朝花海里,暗香浮动留人醉;
 晚日山中,疏影横斜送客归。
 此联是从梅花山的特景梅花这一点入笔来写梅花山胜景的。如春联:
 一轮红日催花放;
 万里春风带绿归。
 是从风和日暖,草绿花红这一点入笔来反映春天的,而且,一笔入胜,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寓意着对党和人民的赞颂。如寿联;
 柏节松心宜晓翠;
 童颜鹤发胜当年。
 是从身心健康这点入笔来表达对寿者的祝愿的。婚联:
 容貌心灵双俊秀;
 才华事业两风流。
 是从才貌双全这一点入笔来恭贺和赞美新郎新娘的。行业联:
 一醉千愁解;
 三杯万事和。
 (酒联)
 茶亦醉人何用酒;
 书能香我不须花。
 (茶联)
 是从酒醉茶香一点入笔来表现酒和茶的。因此,对联是既具体又概括,既有聚焦点,又有全景风貌,是点与面的对立统一。
 长联是否具有一点入胜的特点呢?乍看起来似乎不具备,但仔细分析,从长联的每组对句看却仍具有这个特点。例如,钟云舫先生的成都望江楼崇丽阁长联,头两组对句:
 几层楼独撑东西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
 这是从地灵人杰入笔,直书西川锦绣江山和历史英雄。第三组对句是从人世变迁入笔、直书世态炎凉,绮恨闲愁。最后两组对句从个人感叹入笔,直书作者情怀
 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看、看、看,哪一片云是我的天?
 可见,长联既然是短联的组合(或延续),自然,同样具有一点入胜的普遍特点。
 以上四点,既反映了对立统一的普遍性,又反映了对联的特殊性,是对联的基本艺术规律。掌握和运用这些基本规律一般说来是可以写出具有艺术水准的好对联来的。当然,要写出好对联,还有个文学修养、知识储量和观察能力等问题。但掌握基本艺术规律是基础。如果这些方面都掌握具备,无疑佳作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

随便看

 

对联大辞典收录18358条古今经典对联、春联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全部名联的赏析,是传承对联文化的宝库。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4: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