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任官杭州时,在西湖建三石塔为标志,塔里点烛,洞口蒙纸,烛火透过圆洞倒影水面如月,与天空倒映水中明月相辉映。
四面山光照。
三潭水影清。
谢光行撰题。
明月自来去,
空潭无古今。
王成瑞撰题。
空潭成对影,
明月悟前身。
花风送香气,
潭影空人心。
陈承鋆撰题。
一檐虚待三光补,
片席平分潭影清。
罗矩撰题。
九面烟鬟杨柳外,
四围山色雨睛中。
胡思义撰题。
山光静对烟波际,
塔影清涵水月间。
陈立甫撰题。
门外湖光十里碧,
坐中山色四围青。
杨昌浚撰题。
半塔斜阳颓老衲,
一池残荷战秋声。
金安清撰题。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陈望鋆撰题。
四面湖山数间屋,
一楼风月半龛诗。
西湖十四桥钓叟撰题。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谢光行撰题。
贪看湖山来作客,
不知风月属何人。
笑隔荷花共人语,
坐看孤月到天心。
最喜荷花环佛界,
每量湖水问渔人。
黄倬撰题。
三面湖光,四周山色;
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水得闲情,山多画意;
门无俗客,楼有赐书。
来往游人,须知爱惜花柳;春秋佳日,切莫辜负湖山。退省老人撰题。
孤屿春回,许与梅花为伍;
寒潭秋静,邀来明月成三。
楼外水色山光,无非理性;
眼前鸢飞鱼跃,尽是天机。
徐琪撰题。
万井桑麻中,点缀六桥花柳;
一城灯火下,辉映十里湖天。
骆成骧撰题。
一丛竹,十亩莲,草木亦成清品;
两高峰,三潭水,湖山具有道心。
石祖芬撰题。
胜地拓层楹,却招延三面湖光,四围三色;
清游移短棹,尽消受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
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房山。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三潭印月”有小瀛洲之称。红尘:佛道两家称人世间为“红尘”。
乐事与人同,坐来水面层轩,鱼跃鸢飞观道妙;
胜情因地远,悟澈印潭秋月,天光云影豁诗心。
潭水洗征尘,适从海上归来,又领取瀛洲胜景;
庭轩邻退省,偶到湖边话叙,更心钦彭泽高风。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
俞樾撰题。
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
霸业销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阴,山青绿水,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